


行业动态
氧气检测仪量程选0–25%vol还是0–30%vol更合适?
作者:万安迪
发布时间:2025-07-29
访问量:6
大多数以“缺氧预警”为主的场景(密闭空间作业、污水/窨井、隧道、一般厂房):选 0–25%vol 足够,配合 19.5%/19.0% 低限 与 23.5% 高限 报警即可。
存在“富氧”可能的场景(氧气钢瓶/汇流排间、医用氧站、激光切割/助燃工艺、液氧相关区域、实验室富氧手套箱周边):优先 0–30%vol,给高限报警留出更大的测量余量,避免靠近量程上限导致读数贴顶。
为什么会有两种量程
氧气安全管理的两个关键阈值是缺氧 19.5%vol与富氧 23.5%vol。
0–25% 的表计在 23.5% 之上只剩 1.5% 的可显示范围;一旦出现泄漏或富氧扩散,读数很快逼近上限,趋势记录被“截顶”,对事后分析和分级联动不友好。
0–30% 在 23.5–30% 区间保留 6.5% 的余量,能清楚呈现富氧程度(比如 24.8%、26.0%、28.5%),便于分级联动与事故复盘。
什么时候必须考虑 0–30%vol
有持续或瞬时富氧风险:氧气瓶间、阀组、汇流排、医用氧调压间、激光切割/火焰加工的供氧管廊、液氧储运点附近。
需要分级联动或精细化管理:例如 24% 开一级风机、26% 切断电火花源、28% 启动强制疏散。
重视趋势与合规留档:希望看到超 23.5% 后的上升幅度与持续时间,而不是简单“超过就报警”。
什么时候 0–25%vol 就好
目标是发现缺氧、确认进入条件(如受限空间作业)而非量化富氧程度。
现场几乎没有氧气源或助燃工艺,23.5% 以上的情况极少发生。
招标或企业标准明确规定 0–25% 量程,并以 19.5%/23.5% 作为固定报警阈值。
对精度、分辨率与维护的实际影响
分辨率与精度:多数仪表在两种量程下的分辨率(常见 0.1%vol)与基准精度差别不大,关键看具体型号的规格。不要想当然地认为 0–25% 就一定更“灵”。
报警可靠性:若现场存在富氧风险,0–30% 更不易在 23.5% 附近贴顶,在温湿波动或轻微漂移时更稳健。
传感器寿命:氧气电化学(燃料电池)型传感器的消耗与所处氧分压相关,长期富氧环境会加速老化——这与量程选定无直接因果,但在富氧场景更应缩短校准周期、准备备件。
标定方式:两种量程都可用 空气 20.9%vol 作为跨度点,必要时用经认证的标气(如 18%、25%)核对;并不强制需要 30% 标气。
与报警策略和系统联动的配合
无论 0–25 还是 0–30,建议将报警点与处置流程写进制度:
低限预警(19.5%):开启通风、限制进入;
低限二级(19.0% 或更低):加强通风、实施撤离;
高限预警(23.5%):停止一切动火/火花作业;
高限二级(如 25%/26%)(仅当量程允许时):强制断电或更高级别联动。
0–30 的优势在于可以合理设置高限二级,避免所有“高于 23.5%”都被同等对待。
别忽视安装与工况,比量程更常见的误区
安装位置:氧气略重于空气,但现场混合通常充分,以呼吸带高度为主;若风险来自顶部管廊泄漏,也可在上方补点。
引起缺氧的惰性气体不同:CO₂ 泄漏趋向低位聚集、N₂/He 相对轻,点位要随介质而动。
环境适应性:高湿、盐雾、粉尘与电磁干扰对零点/跨度影响显著;定期校准和过滤维护比“选 25 还是 30”更能决定长期读数是否可信。
快速决策清单
有没有富氧来源或工艺? 有 → 0–30;无 → 0–25。
需不需要分级联动和趋势复盘? 需要 → 0–30 更合适。
合规文件是否硬性规定? 按标准执行。
看型号规格:确认在所选量程下的分辨率、线性、T90 响应、漂移与交叉干扰数据。
维护计划:定义校准周期、备件与SLA;富氧场景适当缩短周期。
以“是否存在富氧风险”为分界线。缺氧为主,选 0–25%vol;兼顾或侧重富氧管理,选 0–30%vol。其余差异更多来自具体型号与维护能力,而不是量程数字本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