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6-613-615
新闻资讯

行业动态

气体检测仪在负压或密闭空间如何布点?

作者:万安迪

发布时间:2025-09-12

访问量:3

  在负压或密闭空间使用气体检测仪时,布点的科学性直接决定监测的可靠性和人员安全。可以从检测顺序、布点位置、检测方式与频率几个角度来理解:

  一、检测顺序要固定

  进入密闭或负压空间前,必须按照先氧气 → 再可燃气体(LEL) → 最后有毒气体的顺序检测。

  先判定氧气是否在安全范围(19.5%~23.5%),因为缺氧或富氧都会带来危险。

  再确认可燃气体浓度,通常要求低于下限的10%。

  最后检测一氧化碳、硫化氢、氨气等有毒气体是否超标。

  二、布点要覆盖“分层、死角、呼吸带”

  密闭空间气体容易分层或积聚,所以布点不能只在入口。

  分层检测:在顶部、中部、底部各采样一次。轻于空气的气体(如氢气、氨气)可能聚集在高处,重于空气的气体(如二氧化碳、硫化氢)会沉在底部。

  死角重点:坑底、凹槽、角落、管道末端等气流不畅位置,要单独布点或抽样。

  呼吸带监测:人在空间内作业时,检测仪最好放在胸口附近,确保监测到作业者吸入的空气。
kpw8ncedjq9b11749022539.jpg

  三、检测方式要结合环境

  进入前: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仪,在空间外通过软管/探针进行远程分层取样,每一层都要停留一段时间,等待气体被抽入并让传感器稳定响应。

  进入中:作业人员佩戴扩散式检测仪,实时监测呼吸区空气,并结合现场抽检。

  连续作业:可以在边界、回风口或作业点设置临时区域监测器,补充个人检测,避免遗漏。

  四、负压空间的特殊考虑

  在负压通风的空间,气流走向会影响气体分布:

  补风口下游:可能把外部污染吸入,应在进入点附近加测。

  排风口上游:气体容易汇聚,应布置检测点,避免风速过大时稀释掉真实浓度。

  通道口:门洞或走廊如果因负压形成气流,也应考虑增加监测点,保护外围人员。

  五、检测频率要动态调整

  进入前: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分层检测,且要记录。

  作业中:保持连续监测;若通风方式、工况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,必须立即复检。

  长时间作业:应定时(如每30分钟或更短)复测,并保存数据以备追溯。

  在负压或密闭空间布点的核心,是把**“人可能呼吸到的空气”和“气体可能聚集的地方”**都覆盖到。即:入口外抽样 → 顶/中/底分层 → 死角/回风口重点 → 人员呼吸带持续监测。这样才能确保检测到真实的危险气体分布,避免出现“入口安全、内部危险”的误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