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行业动态
二氧化碳检测仪:如何把“看不见的空气负荷”量化并用好?
作者:万安迪
发布时间:2025-09-18
访问量:1
室内空气闷、人多头昏、温室作物长势不稳、发酵罐控制总差一点——这些问题,是否都与二氧化碳有关?二氧化碳检测仪究竟该怎么选、怎么装、怎么设报警、怎么维护,才能把“看不见的变化”转化为可执行的决策?下面从原理、参数、场景、安装、标定到运维,完整拆解。
一、它到底测什么:浓度、趋势与风险
测量对象:空气中的CO₂体积分数,一般以ppm或**%vol**表示。
关注维度:绝对数值(当下空气质量/安全风险)、变化趋势(通风是否有效)、暴露时间(人员健康与法规符合性)。
用途边界:既可做室内环境与通风控制(IAQ),也能用于工业安全与过程控制(储罐区、发酵、温室、干冰/灭火释放监测)。
二、核心原理:为何工业界几乎都选 NDIR?
NDIR(非分散红外)
机理:CO₂对特定红外波段有吸收峰,光强衰减与浓度相关。
优势:选择性强、稳定、抗中毒、量程宽(从0–5,000 ppm到0–5%vol甚至更高)。
要点:双通道/多通道设计、温压补偿、光路防尘与自动基线校正(ABC)。
其他技术
电化学:对CO₂可行但少用,寿命和选择性不如NDIR。
MOS半导体:更多用于VOC/可燃气,不适合当作精确CO₂计量主通道。
结论:稳定性与选择性优先,NDIR是首选。
三、关键指标怎么读:别只看“分辨率”
量程:
IAQ常用:0–2,000/5,000 ppm;
工业/温室/发酵:0–1%/2%/5% vol。
精度:典型 ±(50 ppm + 读数的2–3%);确认是否含温度/压力补偿。
响应时间(T90):10–60 s常见;牵涉到控制回路延迟。
漂移与稳定性:关注年漂移与ABC算法开关;存在长时间高浓度场所时,建议关闭或延长ABC周期。
工作环境:常见 -10–50 ℃、0–95%RH(无冷凝);冷凝会影响光路,需结构/加热防护。
电气接口:4–20 mA、0–10 V、RS-485(Modbus RTU)、以太网、Wi-Fi/LoRaWAN;与BMS/PLC/MES对齐很关键。
电源:24 VDC/24 VAC常见;确认浪涌、反接与短路保护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与目标值参考
办公/学校/公共场所(IAQ)
目标:多数时间 ≤1,000 ppm;人员密集/高负荷不超过 1,500 ppm。
用法:联动新风/风阀,用CO₂做需求控制通风(DCV)。
餐饮/影院/健身房
人员聚集、代谢强;建议目标 800–1,000 ppm,超过即加大通风或限流。
温室农业
日间常见富集到 800–1,200 ppm 以提升光合效率;注意夜间回落与安全。
发酵/酿造/生化
罐体、房间可能出现高浓度CO₂;工艺监控与人身安全要分通道管理。
干冰/CO₂灭火系统/机房下沉地板
存在快速积聚风险;配置固定式高量程探头与低位布点、联动排风/声光/联锁。
安全相关的法定/推荐限值通常把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(TWA)设在5,000 ppm;30,000 ppm以上可明显影响生理功能,>80,000 ppm迅速危及生命。现场以法规与行业标准为准。
五、报警策略:IAQ与安全别混为一谈
IAQ/节能控制
提示阈值:800–1,000 ppm(提示加大通风)
管控阈值:1,200–1,500 ppm(强制通风/告警/限流)
人身安全/工业
A1(预警):0.5% vol(5,000 ppm)
A2(撤离/联动):1.5% vol(15,000 ppm) 或按风险评估设到 1.0–2.0%
A3(紧急):3.0% vol(30,000 ppm) 以上触发高等级联动(排风、切断进入)。
逻辑细节:
延时1–5 s防抖;
设回差避免临界跳变;
安全相关输出建议锁存、人工复位,并采用**常通电继电器(失电即告警)**做故障安全。
六、安装与布点:选对位置比加数量更有效
高度与气流
室内IAQ:呼吸带高度(1.1–1.7 m);避开送风口、直吹与阳光直射。
泄漏/积聚风险:CO₂略重于空气,低位布点更易发现积聚;地坑/下沉地板要加探头。
数量与覆盖
大空间按体积、分区与人流密度评估;走廊/角落/死区另设点。
结构环境
高湿/粉尘/腐蚀性气体场所选防护滤网、加热/防冷凝设计;
室外或半户外需遮雨与辐射屏蔽。
走线与干扰
分离强弱电;对RS-485正确终端电阻与屏蔽接地;避免与变频器电缆同槽。
七、标定与维护:让数字“名副其实”
基线与零点
新风/室外背景约400–450 ppm,可做零点参考;长期高浓度场合关闭或延长ABC周期。
周期校准
IAQ类:6–12个月;工业高负荷:3–6个月;以厂家建议与历史漂移数据微调。
功能测试(Bump Test)
用已知浓度标气(如1,000 ppm/5,000 ppm)快速触发,核对响应与报警。
故障与耗材
关注光路污染、滤网堵塞、冷凝;发现零点漂移大、响应变慢,先清洁再校准,不行就更换传感器模组。
台账
校准证书、标气批号和有效期、设定与修改记录、报警与复位记录要留档追溯。
八、与系统联动:从“看数”到“控现场”
通风控制(DCV):按CO₂闭环调节新风阀/风机转速;与温湿度、占用策略组合优化能耗。
BMS/SCADA/MES:通过Modbus/4–20 mA/以太网接入,历史趋势与报表辅助运维决策。
多因子联控:与TVOC/PM₂․₅/温湿度/人员计数结合,避免单指标造成误判。
边缘策略:断网/上位机故障时,末端仍保留最小通风与本地报警,保证底线安全。
九、不同行业的选型建议
教育/办公:0–2,000/5,000 ppm、壁挂或吊顶、Modbus/0–10 V、外观与维护便捷优先。
餐饮/健身/商业:响应快、声光明显,支持“占用+CO₂”的通风联动。
温室:更宽量程(至1–2% vol)、抗湿抗冷凝、可选加热探头与防尘护罩。
发酵/酿造:高量程、T90快、可就地显示与远传并存;对清洗介质耐受良好。
干冰/灭火释放区:低位多点、量程至5% vol、强制联动排风与门禁。
冷链/地坑/下沉地板:防冷凝、防水气入侵,配合差压/通风监测。
十、常见误区与修正
把TVOC当CO₂替代:两者机理不同,不能等价替用。
只看瞬时值不看时长:高峰很短可能可接受,持续超标才是通风问题。
长期高浓度仍开ABC:基线被“拉高”,读数虚低;应关闭或延长周期并用标气校正。
忽视冷凝与粉尘:光路受污染导致零点飘,必须加结构与维护手段。
报警不联动:只有声光没有动作,等于“看见但不处理”。
十一、落地清单
量程/精度/响应时间/T、RH与压力补偿
接口与协议(4–20 mA/0–10 V/RS-485/以太网/无线)
电源与保护(24V、浪涌、反接、短路)
安装方式与布点高度、遮雨/防晒/防冷凝
报警阈值、延时、回差、锁存与联动映射
ABC策略、校准周期、标气规格与Bump Test流程
台账与追溯:设定、演练、告警、维修、校准记录
与BMS/PLC/MES对接、历史与报表、异常兜底策略
二氧化碳检测仪的价值在于把“感觉”变成“数据”,再把“数据”变成“动作”。 选好原理与量程,按场景布点和设阈值,配合通风与安全联动、坚持标定与台账,你就能既改善空气质量与能耗,又守住人员安全与工艺稳定这两条底线。